近日,受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委托,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廣西綠色食品發展站在南寧市組織專家對由廣西農業科學院提出,廣西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負責起草的《香蕉片加工技術規程》等22項廣西地方標準分二批次進行審定。審定會由廣西綠色食品發展站站長莫建軍和廣西農業種植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李仕強分別主持,審定專家組由廣西大學、廣西標準技術研究院、南寧海關技術中心、自治區衛生監督所、廣西輕工檢測站、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等16個單位共24個專家組成,加工所所長陳趕林,副所長游向榮、李昌寶同標準編制工作組參加會議。
本次審定的22項廣西地方標準是2016年至2020年期間獲立項,涵括有香蕉、大果山楂、桑果、金桔、楊梅、楊桃、番木瓜、食用木薯、青錢柳等12種農作物。會上,起草單位詳細匯報了標準制訂背景、編制過程、主要內容和編制原則及依據等,22項標準分別規范了香蕉片加工,大果山楂原醋生產,桑果汁、桑葉茶加工,食用木薯餅干、木薯蛋糕、木薯米粉加工等的技術要求,標準的制定對于香蕉、大果山楂、桑果、食用木薯等產業推動持續健康發展,提高其產業的附加值、延長產業鏈具有重要意義。
專家組聽取了編制單位對標準起草情況的介紹,并對標準逐條進行認真的審定,提出了寶貴的修改意見。專家組一致認為22項地方標準是在深入調研,廣泛收集相關技術資料并經試驗驗證的基礎上制定,制標工作科學嚴謹,技術方法正確,所采用的技術路線正確,內容完整,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22項標準審定,建議起草單位按審定意見修改后上報自治區市場監管局,作為推薦性廣西地方標準予以發布。
本次22項標準順利通過審定,基本完成了歷年六年以來廣西地方標準審定流程,為創建一流強所建設積累了地方標準科技成果,下一步加工所將繼續盡快組織修改完善予以發布實施,并加強宣貫與應用。
加工所 方曉純供稿/林玲英供圖 陳趕林審核
責任編輯:薛臣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