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北流市農業農村局和廣西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組織專家對北流市農業農村局在北流市新圩鎮旺山村實施的“粉壟第二造水稻示范”項目的耐寒及增產性狀,進行調查測定。結果顯示:粉壟水稻比傳統(對照)每畝有效穗增加19.2%、稻穗長平均增加5.995%、水稻包莖率降低46.6%。
該項目示范片,水稻品種為壯香優1252,于7月28日播種, 8月8日機械插秧。播種期和移栽期較當地正常農事季節推遲15天左右,且水稻孕穗晚期和抽穗期遇到一段時間的低溫天氣。專家認為,晚播和低溫會對水稻正常抽穗和授粉灌漿產生較大影響,但粉壟水稻包莖率明顯降低,達46.6%,是由于粉壟稻田加深25-28厘米(傳統耕作為15厘米左右),土壤團粒顆?;潭雀?,根系深扎,植株營養供給能力強、“庫”“源”關系代謝活動旺盛的緣故。粉壟耕作能提高水稻生長的耐寒性,值得關注和重視。
經作所韋本輝、北流市農業農村局相關人員參加活動。
經作所 勞承英供稿/供圖 嚴華兵審核
責任編輯:薛臣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