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
主要主辦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
國內統一刊號:CN 45-1397/S
國際標準刊號:ISSN 2095-820X
刊 期:雙月刊
投稿郵箱:gxzt1995@163.com
聯系電話:0771-3240518
聯系人:陸杰思
辦公地址:廣西南寧市大學東路174號廣西農業科學院農業科技信息研究所
一、 《廣西糖業》期刊簡介
廣西是中國最大的產糖省區,按省州統計,在世界上排名第二。榨量最多的榨季入榨甘蔗7689萬噸;產糖達937.2萬噸,占全國食糖產量的61%。目前日處理甘蔗能力為64.26萬噸,平均每間糖廠生產規模達6985噸/日。
廣西糖業是廣西的經濟支柱,也是全國的龍頭產業。今后將進一步發展。目前甘蔗種植迫切需要大量的優良品種、農藥、肥料等物質,以及甘蔗種植、收割、裝載、運輸方面的機械設備。制糖生產將大批采用大型、高效、節能的糖機設備和自動化控制裝置。以改變設備陳舊、落后、容量小、能耗和物耗高、自動化程度低的現狀,不斷提高兩化融合水平。
《廣西糖業》為雙月刊。它是反映中國糖業全貌的綜合性科技刊物,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宣傳國家糖業生產方針政策,推廣糖業科技成果,交流科技興蔗、科技興糖和糖業產銷經驗,推廣國內外甘蔗種植、制糖加工和綜合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服務廣西糖業科學發展。選登國內外的蔗糖研究、生產動態等信息。發行對象是從事蔗糖研究、生產、教學和管理部門的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大專院校師生等。隨著糖業生產的蓬勃發展,《廣西糖業》編輯部擁有了固定的讀者群體和作者隊伍,為行業技術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產業化,做了大量的工作,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在國內同類刊物中發行量大,信息量多,覆蓋面廣。
二、欄目設置
甘蔗試驗與生產——原料蔗栽培管理和甘蔗品種的研究成果。
制糖與綜合利用——制糖及綜合利用的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
問題探討——糖業發展的有關方針、政策的探討以及行業管理的經驗介紹。
譯文——國外糖業生產的新科技、新成果、新產品介紹。
糖市分析——糖業生產的產、供、銷動態。綜述及信息等。
三、 來稿要求
1.文章要求論點明確、數據準確、文字簡明扼要、字數(連圖、表)一般不超過5000字符,并附上中文摘要和關鍵詞,盡量附上英文題目、摘要和關鍵詞。
2.作者及作者單位應注明單位全稱、城市、郵政編碼。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間應以逗號隔開,不同單位的作者,應在姓名右上角加注數字序號,并在其單位名稱之前加相同的數字序號,不同工作單位之間以分號隔開。
3.中文摘要是文章的主要內容,一般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一般不分段,不用圖表等。突出新的內容和作者特別強調的觀點。篇幅以300字左右為宜,除問題與探討外應附上相對應的英文摘要。
4.關鍵詞是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一般3~8個關鍵詞。關鍵詞之間應以分號分隔
5.文章標題層次,要按標準編寫的規定,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不同層次的數字之間加下圓點相隔,例如:第一級標題1,第二級標題1.1,第三級標題1.1.1等,各級序號一律頂格起寫,后空一格接寫標題名。表格采用三線表,必要時可加輔助線,并標注簡短確切的表名。插圖要標注簡短確切的圖名,照片要清晰。外文要求用印刷體書寫,注明文種、分清大小寫和正斜體等。計量單位必須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參考文獻按照GB/T7714-2005要求著錄,并按照規范化要求采用順序編碼制書寫。文稿如已錄入電腦(word軟件排版),可發電子郵件至我刊編輯部,其插圖也采用jpg格式一同附上。
6.來稿文責自負,編輯部對來稿有修改和刪節權;對來稿內容的修改,作者不授權的,請在來稿中注明“內容修改不授權編輯部”字樣,否則作授權本編輯部處理。
7.要求注明作者的真實姓名(發表時署名不作要求)、工作單位、地址和郵政編碼、個人簡介(包括出生年月、技術職稱、所從事的研究內容或方向)。為了便于聯系,請附聯系電話及E-mail。
8.不得一稿多投。本刊收到的文章,凡錄用者均在2個月內通知作者,超過期限作者可自行處理。由于人力所限,稿件一律不退,請自留底稿。來稿一經刊登即付稿酬,并贈當期《廣西糖業》2本。
四、 糖業信息
糖業政策、甘蔗種植、制糖生產及食糖市場的動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