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作物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位于南寧市大學東路174號,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于2001年建立,隸屬廣西農業科學院,于2005年被廣西科技廳認定為首批廣西重點實驗室。經過十多年的完善和發展,實驗室已建設成為區科技創新金源單位、國家甘蔗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員單位和“八桂學者”-亞熱帶作物分子育種研究崗位依托單位;是廣西農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廣西作物學科人才小高地”的建設載體單位,是廣西農業科研的重要公共創新平臺。
實驗室主任由楊柳研究員擔任?,F有管理人員38人,其中高級職稱12人(博士7人),中級職稱17人。實驗室面積達1800平方米,擁有先進儀器設備數量344臺,總價值2400多萬元,其中10萬元以上的大中型設備51臺(套)。下設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實驗室、基因克隆和轉基因實驗室、基因組學與生物信息學實驗室、生理生化實驗室、蛋白質組學實驗室共5個專業實驗室和和植物資源鑒定溫網室及試驗基地。
實驗室的總體目標是以廣西主要優勢作物甘蔗、水稻、香蕉、木薯、亞熱帶果樹和蔬菜等為研究對象,開展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基因克隆與轉基因育種、作物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的工作原則,努力將實驗室建設成為亞熱帶作物遺傳改良研究的重要創新平臺和高水平專業人才培養基地,為廣西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自建立以來,實驗室共承擔國家、省部級等科研項目64項,獲科技成果獎勵項目12項,申請專利項目21項(其中獲得授權9項)。依托實驗室平臺,共發表論文771篇,其中SCI論文63篇。培養碩士126名、博士37名、博士后25名,目前在讀碩士12名、在讀博士5名、在站博士后6名。2010年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后工作站。